科普 | 喵、咪、咕噜、嗷呜……猫有19种叫声,你知道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果壳 Author 圆的方块
第31个第一届搞笑诺贝尔奖,近日隆重开奖啦!和往年一样,果壳第一时间带来了颁奖回顾和解读。你正在观看的这篇文章,是对本届生物学奖研究的介绍。
猫怎么叫?
“喵。”
对呀对呀!……不过,猫有19种叫声,你知道么?
别笑,这是正经研究。研究者刚刚拿了2021年搞笑诺贝尔奖的那种。
研究者是瑞典隆德大学的苏珊娜·舒兹(Susanne Schötz)教授。她获奖可不是只做了一项研究,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语音研究,分析了猫的各种叫声及其他“猫-人”沟通的模式。
猫有19种叫声
猫就是猫,不用多介绍了。它们近一万年前被人驯化,现在已经成了人类的主子最受欢迎的宠物。
根据研究者的估算,现在地球上有6亿只猫和人类生活在一起,如果这些猫们自己成立一个国家,这个“猫之国”的公民数量将排在世界第三,仅次于中国和印度。
鉴于猫科动物向来有通过声音操纵猎物的传统,弄清楚它们的叫声意味,很有必要。
一种显著的肢体语言:人类,求摸头!对,就是这儿!
在2019年的一项研究中,苏珊娜将猫叫声划分出19种:除了“喵”,还有咕噜、嘶嘶声、颤音……怒吼和咆哮。
而根据发声时猫咪嘴巴的动作,这19种猫叫又可以分为三大类:
(1)闭着嘴发出的声音,比如一些杂音和颤音;
(2)嘴巴张开并逐渐闭合时发出的声音,包括各种喵喵叫;
(3)保持嘴巴张开发出的声音,通常在激烈的情况下发出,就是各种咆哮和尖叫声。
每一类猫叫都对应猫的一种行为状态,比如猫跟人打招呼,只是普通的颤音;在疼痛或者强烈压力时,就会用到第三种“开口音”,也就是咆哮和尖叫。
00:54
这个视频中,有5种猫咪叫声:14s为“颤音”,代表友善的迎接;20s为“啁啾”,是猫咪在模仿一只鸟;27s为“呻吟”,表达压力或害怕;36s是“普通喵声”,用来征求食物;47s“呼噜声”,代表这只猫在说“我没威胁”。?| www.theguardian.com
猫和人最重要的沟通方式:
叫声
作为一名语音学研究者,苏珊娜的研究兴趣聚焦在“各种语音变体”,比如,瑞典语和其他语言的方言变体,再比如,不同的年龄、情绪、态度和健康状况产生的副语言变体。
她的其他研究包括:根据声音分析说话者的年龄、课堂上老师的声音和背景噪音如何影响儿童的理解和学习以及说话者的语速如何影响儿童的语言理解。
从2010年开始,苏珊娜决定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两个元素“语音”和“猫”结合起来研究,由此走上了通往搞笑诺奖之路。
这是线上颁奖实况视频中的苏珊娜,看得出:她真的很喜欢猫
在“猫-人”沟通领域,不同研究者各有作为:有人擅长分析猫的动作,有人喜欢研究猫的社会行为,而苏珊娜则主攻猫与人类的声音沟通,研究内容主要是猫与人类沟通时,不同语调、旋律、声音变化到底意味着什么——
换句话说:她想听懂猫语。
在苏珊娜看来,“叫声”是猫和人类沟通最重要的方式。她的解释是:
动物之间相互交流主要使用声音、动作和气味这三类信号。猫在与另一只猫沟通时,大多是通过动作和气味;而在试图与人类交流时,猫咪更倾向于发出声音信号来吸引我们注意——
也就是说,当猫在“喵喵喵”时,通常是针对人类,而不是另一只猫。
猫主子叫了……
它到底是啥意思?
不难想象,苏珊娜的工作场景就是围着猫转。
她会在各种环境中记录猫的叫声,同时也对猫进行录像,将猫叫声与它的耳朵运动、头部运动和身体姿势等行为相互对照,寻找猫的沟通模式与行为规律。
苏珊娜工作现场示意图丨参考文献[1]
当然,作为一名专业的语言学者,苏珊娜还有更扎实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她可以通过分析声音中可量化的特点,比如声音的频率、持续时间,来揭秘猫的“语言密码”。
在论文《旋律的重要性:对6种背景和4种精神状态下的家猫喵叫的声学研究》中,她录下了40只猫的780声喵叫。
通过分析这些叫声的特点,苏珊娜想弄清楚:猫咪在叫的时候,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她发现:当开心与满足时,猫倾向于发出频率上升的叫声;但在情绪低落或感到紧张时,发出的“喵”声,频率是下降的。
这个发现,从语音学角度验证了动物行为的一个普遍趋势:声音频率较高,往往与动物的“弱小”相关联,代表着顺从与友好;而较低的声音频率,意味动物想展示“强大”的一面,体现出支配与豪横。(对比泰迪和藏獒的叫声,你对这一点会有所赞同。)
猫叫声的频率(F0)变化及其对应的情绪:专注(左上),满意(左下),不满(右上),压力(右下)丨参考文献[3]
有了猫叫声频率与情绪的4种基本模型,苏珊娜详细探究了猫在不同处境中与人交流的心理状态变化。比如:
你在逗猫时,猫是开心地玩耍,还是敷衍地配合;
你在开门进家时,猫是愉快地迎接你,还是责备地说:“铲屎的怎么才回来”;
你在摸猫的脑袋或肚皮时,它的喵喵叫是表示舒服地享受,还是在说“滚”。
图丨giphy.com
苏珊娜的研究没有止步于此。
鉴于鸟类和挪威长须鲸都有各自的方言,接下来,她也想研究看看:猫有方言吗?
为此,她从瑞典南部的隆德和相距500公里的斯德哥尔摩分别找来一些猫和它们的主人。这两个地区中,人们说话具有明显的口音区别。
她想要看看猫的发音是否也会存在地区性差异,以及人的口音到底会不会影响猫?
等这个实验有了结论,我们也许会发现:同样的“喵喵喵”,东北猫说的是“酱婶”,港台猫说的是“酱紫”。
图丨杨大祖
有人问过苏珊娜,为什么做这些研究?
她说,她发现在喂猫时,那些几乎相同的叫声“喵”,猫有时表示“我有点饿,想吃点心”,有时是“我太饿了!快喂我!”
于是她想:“如果我能弄清它们在说什么,也许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养猫。”
为了更好地养猫——学者的研究初衷,朴实无华。
苏珊娜在工作丨sol.lu.se
参考文献
[1]Schötz, Susanne & van de Weijer, Joost & Eklund, Robert. (2019). Phonetic Methods in Cat Vocalisation Studies: A report from the Meowsic project. 10.5281/zenodo.3245999.
[2]Schötz, Susanne. (2019). Paralinguistic Information and Biological Codes in Intra-and Interspecific Vocal Communication: A pilot study of Humans and Domestic Cats. 10.5281/zenodo.3246003.
[3]Schötz, Susanne & van de Weijer, Joost & Eklund, Robert. (2019). Melody matters: An acoustic study of domestic cat meows in six contexts and four mental states. 10.7287/peerj.preprints.27926.
[4]Gussenhoven, C. (2016), Foundations of Intonational Meaning: Anatomical and Physiological Factors. Top Cogn Sci,8:425-434.
[5]Susanne Schötz,Robert Eklund &Joost van de Weijer, Melody in Human–Cat Communication (Meowsic): Origin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Proceedings of Fonetik 2016,57:19-24.
[6]Susanne Schötz.(2013).A phonetic pilot study of chirp, chatter, tweet and tweedle in three domestic cats . Proceedings of Fonetik 2013, 12-13 June 2013, 65-68.
[7]Susanne Schötz.(2012).A phonetic pilot study of vocalisations in three cats. Proceedings of Fonetik 2012, 30 May-1 June 2012, 45–48.
[8]Susanne Scho ̈tz & Joost van de Weijer .A Study of Human Perception of Intonation in Domestic Cat Meows. 10.21437/SpeechProsody.2014-163
作者:圆的方块
编辑:麦芽杨
一个AI
喜欢归喜欢,论文中,苏珊娜也提到了一处研究难点:有的猫拒绝戴麦克风。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老规矩
觉得长知识的
点赞、在看、分享为敬
语言服务资源共享
学术资讯分享学术资源共享学术交流共进还有实用干货和更多福利尽在语言服务资源共享群欢迎加入
在【语言服务】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资源共享”获取进群方式
13万+语言学人已关注
微信号:Language-service
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投稿交流、商务合作、著作出版
欢迎后台留言